人参散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759 年) 《朱氏集验方》
传统知识-方剂 麻黄二钱 芍药 荆芥 白茯苓 人参 甘 草一钱
疹痘。
TKRC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30070037(裂叶荆芥) / Z01A/C004001002(双穗麻黄) / Z01A/C004001006(中麻黄) / Z01A/C004001017(草麻黄) / Z01A/C004001004(山岭麻黄) / Z01A/C004001003(木贼麻黄) /
IPC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相关项
  •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荆芥:唇形科植物剂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疹痘。

  •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送下。


相似方剂
人参散 参苓散 参麦茯苓粥 人参荆芥汤 玉柱杖散 人参茯苓粥
四味枳实散 茯苓丹 鹿角胶汤 收带汤 健脾散 人参桔梗散
藿香散 二苓丸 回澜汤 菊花丸 紫草汤 救割全生汤
牛膝汤 荆黄散 半夏汤 茯神汤 玉桂枝散 丹砂椒
大定志丸 茯苓汤 平肺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人参散,《朱氏集验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B11DA5A9FF241829ABA89323663B2B8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