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饮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3 年) 《幼幼新书》
传统知识-方剂 胡黄连 黄药子 人参 甘草( 炙) 白术( 炒) 秦艽 柴胡各等分
疳热,泻无时,饮食进退,面黄髓黑,日渐瘦瘁。
TKRC Z01A/D107008212(麻花艽)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85001009(黄独) / Z01A/D107008041(粗茎秦艽)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7008235(西藏秦艽)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020017002(人参)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894(薯蓣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51(龙胆科)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8945(薯蓣属,例如山药,薯蓣或水薯蓣) / A61K36/515(龙胆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相关项
  •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 秦艽: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 胡黄连: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疳热,泻无时,饮食进退,面黄髓黑,日渐瘦瘁。

  • 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嫩桃柳枝各七
    寸,乌梅少许,煎八分,澄清作两分,食后、卧
    时各一服。小便赤,验,便清止药,便成肌进食。
    大抵十五岁儿宜此。


相似方剂
当归散 地骨皮汤 六一汤 三安散 柴胡汤 三安散
白术饮 加味四君子汤 延龄汤 甘草饮 柴胡知母汤 胡黄连散
木香白术散 门君汤 白术芍药汤 查术膏 人参散 秦艽地黄汤
小异功散 白术黄耆汤 破癖方 人参汤 柴平散 理中汤
参耆附子汤 援下回生丹 山芋丸 当归散 柴胡散 宽带汤
健脾生化汤 人参自术散 人参散 人参麦门冬汤 大枣汤 参耆当归散
加减四君子汤 银白散 天麻四君子汤 人参宁肺汤 大补化毒汤 柴胡麦冬散
鸡子散 当归汤 人参麦冬散 调中散 白术散 参术饮
茯苓汤 加减小柴胡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胡黄连饮,《幼幼新书》,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559B0AA3C01445BA655BACE58BFE5E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