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葛根( 锉,焙) 麻黄( 去根节) 各二两 桔梗( 炒) 杏仁( 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 甘草( 炙,锉) 葶苈( 纸上炒) 石膏( 研) 各一两
伤寒,声不出,咳嗽头疼。
TKRC Z01D4/R05.X01(咳嗽) / Z01D1/1822(咳嗽) / Z01D4/A01.001(伤寒) / Z01D4/R05(咳嗽)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C004001003(木贼麻黄) / Z01D1/22(伤寒) / Z01D4/R05.X01(咳嗽) / Z01D4/R05(咳嗽) / Z01D1/1822(咳嗽)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147005(山葛) / Z01A/C004001002(双穗麻黄) / Z01A/D174087055(狭瓣玉凤花) / Z01A/D046014001(桔梗) / Z01A/D036035034(葶苈)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C004001006(中麻黄) / Z01A/C004001004(山岭麻黄) / Z01A/C004001017(草麻黄)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98(兰科) / A61K36/34(桔梗科(风铃草科)) / A61K36/31(十字花科,例如花椰菜,卷心菜和苤蓝) / A61K36/346(桔梗属) / A61K36/488(葛属(葛))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相关项
  • 鸡肾草:为兰科植物狭瓣玉凤花的全草。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 葛根: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 石膏: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伤寒,声不出,咳嗽头疼。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
    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相似方剂
葶苈散 知母散 桂枝麻黄散 细辛汤 玄精石方 神效散
芎藭汤 五虎汤 麻黄散 白术汤 华盖汤 甘桔汤
麻黄汤 贝母散 四顺散 三拗方 桂心汤 杏仁膏
调肺散 麻黄生姜汤 贝母汤 紫菀汤 人参汤 附子饮
甜葶苈汤 大青龙加味汤 桂枝散 黑散子 麻黄汤 人参桔梗汤
麻黄知母石膏汤 陈橘皮汤 解肌散 如圣饮 石膏汤 甘葶散
石膏汤 麦汤散 地骨皮汤 木乳散 五虎汤 柴胡汤
麦门冬散 白前饮 桔梗汤 贝母散 陈橘皮散 五解汤
麻黄解肌汤 紫苏汤 解肌汤 黄芩汤 石膏汤 杏仁散
人参丸 杏仁煎 款冬丸 麻黄散 麻黄加葛根汤 阿胶汤
苍术散 麻黄汤 三拗汤 四顺散 八仙汤 四神汤
石膏汤 麻黄紫草汤 铁刷散 桂枝汤 葶苈丸 麻黄散
宁气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葛根汤,《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4CFB556D306425FBD0FE629C3BA25C5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