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1033 年) 《太平圣惠方》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二两( 去芦头) 生干地黄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去心,焙) 白茯苓一两 龙齿二两 犀角屑一两 小草一两
风惊,闷乱恍惚。
TKRC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99165001(芦苇) / Z01A/D023017019(麦冬) / Z01A/D202003036(远志) / Z01A/D023017006(沿阶草)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69(远志科) / A61K36/8968(沿阶草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相关项
  • 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黑犀Rhinoceros bicornis L.及白犀 Rhinoceros simus Cottoni 等的角。前三者习称“犀角”、“暹罗角”,后二者习称“广角”、“天马角”、“柱角”。
  • 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
  • 小草:为远志科植物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和西伯利亚远志 Polygala sibirica L. 的全草。
  • 芦根: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 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 用或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风惊,闷乱恍惚。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
    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相似方剂
茯苓汤 茅根汤 犀角散 茯苓猪肾汤 铁精丸 榉皮散
人参饮子 五补人参丸 茯苓猪肾汤 清心汤 麦门冬汤 人参九
犀角饮 承气汤 人参粥 人参散 青丸子返童散 地仙丹
麦门冬汤 麦门冬散 安神犀角丸 黄耆散 龙齿散 麦门冬汤
四灵丸 茯苓汤 犀角汤 麦门冬汤 麦门冬人参汤 龙齿汤
菖蒲散 天麻四君子汤 镇心散 沉香汤 茯苓汤 五补丸
麦门冬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人参散,《太平圣惠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3BB4263E638F4FF48479E2FD0144F20D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