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刚子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棘刚子( 为末,如无以水银代之) 麝香( 研) 蟾酥( 研) 牛黄( 研) 各一分 白附子末半两 犀角末 半夏末各三分 干猪胆少许
小儿无辜疳,面黄发直,时时壮热,饮食不成肌肉。
TKRC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212001030(黄花乌头) /
IPC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714(乌头属(舟形乌头)) / A61K36/8888(半夏属) /


相关项
  • 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黑犀Rhinoceros bicornis L.及白犀 Rhinoceros simus Cottoni 等的角。前三者习称“犀角”、“暹罗角”,后二者习称“广角”、“天马角”、“柱角”。
  • 雀瓮:为刺蛾科动物黄刺蛾的虫茧。
  • 麝香: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 蟾酥: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t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白附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 牛黄: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 功能主治: 小儿无辜疳,面黄发直,时时壮热,饮食不成肌肉。

  • 用法用量: 上并生用,同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
    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乳汁亦得。


相似方剂
牛黄散 麝香散 胡黄连散 犀角散 水银丸 犀角散
神妙丸 腻粉丸 牛黄丸 犀角丸 犀角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棘刚子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2EB8EDC6D306431C9E2F19BF6E3612B1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