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砂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1033 年) 《太平圣惠方》
传统知识-方剂 缩砂三分( 去皮) 当归半两( 锉,微炒) 干姜三分( 炮裂,锉) 青橘皮三分( 浸,去白瓤,焙) 吴茱萸半两( 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肉豆蔻半两( 去壳) 厚朴一两半( 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术一两 附子一两( 炮裂,去皮脐)
冷痢不愈,渐加羸弱,吃食减少。
TKRC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268021029(姜) / Z01A/D26800203801(缩砂密) /
IPC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9064(豆蔻属,例如小豆蔻)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吴茱萸: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石虎Euodia rutaeca rpa (JuSS. ) Benth.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 bodinieri(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 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 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青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r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 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  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功能主治: 冷痢不愈,渐加羸弱,吃食减少。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三十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相似方剂
附子丸 固阳丹 吴茱萸汤 厚朴散 厚朴散 建脾汤
白术丸 茱萸丸 吴茱萸散 厚朴散 芎朴丸 艾叶散
厚朴汤 茱萸汤 豆蔻附子散 保婴艾叶汤 当归汤 姜附丸
朴附丸 青皮丸 豆蔻汤 当归散 附子散 厚朴散
百粒丸 肉豆蔻散 中和散 久疟饮 紫桂煮散 大四神煎
白术散 当归散 芎朴丸 温脏汤 高良姜散 当归散
黄芩汤 茱萸健脾丸 建中丸 白术散 厚朴丸 附子散
豆蔻丸 赤石脂丸 豆蔻白术丸 厚朴散 附子丸 诃黎勒丸
细辛煎 助胃丹 厚朴饮 壮脾汤 甘草汤 茵陈茱萸汤
芎藭散 五生膏 附子麻黄汤 诃黎勒丸 白术丸 艾叶汤
豆蔻丸 姜朴丸 姜枣丸 太白汤 吴茱萸汤 温脾丹
蜀椒丸 健中丸 茯苓汤 厚朴散 白术丸 厚朴汤
豆蔻散 艾叶丸 白术汤 白术汤 甘草散 温中散
吴茱萸汤 桂朴散 豆蔻固肠丸 当归汤 烧肝散 白术汤
虚脾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缩砂丸,《太平圣惠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2E7DED8EB84D49378D1891BBD8F852FB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