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3 年) 《幼幼新书》
传统知识-方剂 麻黄 杏仁 桑白皮 甘草( 炙) 各一分
1.《幼幼新书》引《疹痘论》:小儿疮疹,烦喘甚者。2.《医学纲目》疮痘,烦喘渴躁。
TKRC Z01A/C004001006(中麻黄) / Z01A/D156008006(蒙桑) / Z01A/C004001002(双穗麻黄)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C004001004(山岭麻黄) / Z01A/C004001003(木贼麻黄)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C004001017(草麻黄)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60(桑科(桑树科),例如面包果树或无花果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605(桑属(桑树)) /


相关项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桑白皮: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1.《幼幼新书》引《疹痘论》:小儿疮疹,烦喘甚者。2.《医学纲目》疮痘,烦喘渴躁。

  • 用法用量: 上为锉散。每药一两,用水七合,煎至四
    合,放温服。若脉数有热未退,入竹沥一半代水
    煎;或咽喉痛并嗽,如麝少许。


相似方剂
四顺散 麻黄散 快斑饮 五味子汤 麻黄加葛根汤 四顺散
加减三拗汤 麻黄泻白散 滋阴益神汤 攒风散 薄荷散 泻肝饮子
苍术散 四神汤 定喘丸 款花汤 石膏汤 还魂丹
诃子散 调肺散 款花五味子汤 紫草汤 加味紫草饮 桑杏汤
款冬花丸 紫苏散 黑神散子 麻黄汤 加味麻黄汤 如圣饮
定喘汤 神效散 瘦胎饮子 地黄汤 麻黄汤 百部散
洗心饮子 宣肺汤 压掌散 麻黄栀子汤 细辛汤 泻白散
杏仁散 乱发汤 人参膏子 麻黄汤 蜡煎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麻黄汤,《幼幼新书》,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26451ABDF46144D79F682A78FCD908DA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