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丸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8 年) 《类编朱氏集验方》
传统知识-方剂 白豆蔻仁( 炒) 缩砂仁( 炒) 人参 白术 茯苓( 去皮) 丁香 白姜( 炮) 粉草 麦糵各一两( 炒) 良姜半两
脾胃气弱,饱则胸间虚满。
TKRC Z01A/D26800203801(缩砂密)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025027004(白术)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9064(豆蔻属,例如小豆蔻)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相关项
  • 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 功能主治: 脾胃气弱,饱则胸间虚满。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
    一二丸,食前煎人参、大枣汤嚼下。


相似方剂
白豆蔻丸 经进丁香调气汤 参苓术附汤 救心荡寒汤 三物汤 白豆蔻汤
丁沉四君子汤 木香白术散 生胃丸 安蛔理中汤 逐寒返魂汤 开胃散
六味回阳煎 木香散 平肝汤 五邪汤 养脾汤 参术加桂汤
生胃丸 须问汤 参苓附术加生姜汤 人参宁肺汤 补气固经丸 二姜汤
定呃汤 术香散 安脾散 健固汤 加味四君子汤 前胡丸
人参膏 丁香理中汤 六君子汤 白术散 鸡子散 人参散
调中散 藿香散 火食丸 银白散 温带益经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白豆蔻丸,《类编朱氏集验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259DAA3FF98A4ADB94DD7BAB445932B3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