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汤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芍药 黄耆( 锉) 桂( 去粗皮) 各一两 甘草( 炙) 干姜( 炮) 各半两 熟干地黄一两( 焙) 阿胶( 炒燥) 半两
虚劳少气,胁下妨闷,腹中拘急,少腹?痛,唇干口燥,不能饮食。
TKRC Z01D1/71(虚劳) / Z01A/D268021029(姜)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IPC A61K36/906(姜科)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相关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功能主治: 虚劳少气,胁下妨闷,腹中拘急,少腹?痛,唇干口燥,不能饮食。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加饴糖少许,再煎一二沸,食后分二次温服,夜卧再服。


相似方剂
大建中汤 四物加黄耆芍药汤 人参汤 地黄散 黄耆汤 芎黄散
通脉四逆加芍药汤 补养汤 枳实芍药干姜甘草汤 茯苓汤 阿胶散 地黄散
麦门冬汤 芍药汤 甘草丸 附子汤 柔脾汤 芍药汤
塞耳黄耆丸 建中汤 平肺汤 柏叶黄耆散 乳头散 干姜丸
地黄汤 苎根汤 阿胶汤 姜苓桂枝汤 震泽汤 芍药汤
当归汤 钩藤饮 艾叶散 白术散 蟹爪汤 熟干地黄汤
甘草汤 当归汤 麦门冬汤 第三和剂汤 芍药汤 芎藭汤
干地黄汤 黄耆散 黄耆汤 黄耆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芍药汤,《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1F9934E2B9DF401CBBFF245D814325CB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