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散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47 年) 《杨氏家藏方》
传统知识-方剂 石菖蒲( 九节者) 甘草 白茯苓 淡豉皂角( 肥实不蛀者,去皮弦子) 各等分
面上?(黑+曾)、风刺,疮靥。
TKRC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03001002(金钱蒲)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IPC A61K36/882(菖蒲科,例如菖蒲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相关项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石菖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面上?(黑+曾)、风刺,疮靥。

  • 用法用量: 上为末。临卧先以皂角洗面,拭揩令极
    干,用鸡子清调涂面上,至来早,将此药如澡豆
    用之。


相似方剂
茯苓面 乌金散 聪明汤 祛疟饼子 净心散 探胎散
三乌追风散 温脾止泻汤 健脾散 小半夏饮 半夏汤 人参桔梗散
千缗汤 麦门冬汤 菖蒲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石菖蒲散,《杨氏家藏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1A4E0B9A2A814C86B62D5FA2296819F1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