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术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40 年) 《史载之方》
传统知识-方剂 白术一两( 炒) 丁香一钱半 半夏 木香( 炮) 蓬莪术各一分 防风 麦糵( 炒) 神曲( 炒) 各半两 茯苓半两 甘草( 炙) 一分
TKRC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15076001(防风)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268005(姜黄属)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238(防风属) /


相关项
  • 莪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和杂质。
  • 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Sa 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 用法用量: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朝米
    汤送下三十丸,食后服。


相似方剂
木香白术散 丁香丸 大芎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紫草木香汤 定命饮
姜术汤 六君子汤 和胃丸 白术散 省风汤 神曲汤
实脾散 脾胃双治饮 曲糵汤 温胃丸 半夏汤 丁香二陈汤
定命饮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 丁香散 小半夏加橘皮汤 木香白术散 五倍汤
木香散 调中白术丸 神曲汤 生附四君子汤 止汗散 肉豆蔻膏
温脾丹 加减理中汤 清气汤 香橘饮 木香散 双金饮
黑附汤 白术丸 五物汤 小异功散 白术散 养脾汤
术附防风汤 六君子汤 七香丸 加味茯苓半夏汤 加减导痰汤 葛根白术散
生脾助阳汤 门君汤 人参沉香散 升均汤 安胎寄生汤 木香白术散
曲蘖汤 甘桂汤 甘草黄芩汤 丁香二陈汤 理中降痰汤 白术散
木香半夏丹 橘红石斛汤 紫草木香汤 人参开胃汤 木香散 香砂散
木香半夏丸 肾着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香术丸,《史载之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17929E698A174AE4B1CFE8F9F65C01B7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