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散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635 年) 《普济方》
传统知识-方剂 鳖甲( 醋炙) 黄耆 赤茯苓 常山( 醋煮) 柴胡( 醋浸一宿,焙干) 茯苓 当归( 去芦) 干漆( 炒青烟为上) 白术 生熟地黄 石膏各一两 甘草半两( 蜜炙)
男子、妇人骨蒸劳疾。
TKRC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12017015(漆) /
IPC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2(漆树科,例如黄栌、漆树或毒葛) /


相关项
  • 鳖甲: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石膏: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干漆:漆树科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F.A.Barkl.的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干燥。

  •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骨蒸劳疾。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加小麦五十粒,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服,每日三次。


相似方剂
鳖甲麦煎汤 芍药汤 麦煎散 柴胡汤 人参黄老汤 鳖甲汤
柴胡散 白术汤 知母汤 益儿丸 截疟煎 黄耆散
恒山散 参耆银花汤 秦艽酒 青蒿煎丸 归耆汤 当归汤
人参汤 加味四君子汤 加味四君子汤 止汗散 大黄散 柴胡桂枝鳖甲汤
益儿丸 鳖甲地黄汤 常山汤 救肝开郁汤 常山汤 鳖甲散
参耆当归散 柴胡汤 大补化毒汤 麻黄汤 八物汤 地黄散
常山饮 参归汤 梅煎散 人参犀角散 当归地黄汤 当归散
内补汤 人参固肌汤 第一和剂汤 三圣散 加味八物汤 养胃胜金汤
加味逍遥散 三棱散 香附八珍汤 八物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鳖甲散,《普济方》,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0F2CFA2BFD5A4B63ACDBEE9CA3AB416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