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厚朴汤

来源 元 ●(距现今约 731 年) 《活幼心书》
传统知识-方剂 白茯苓( 去皮) 半夏( 汤煮透,滤,锉,焙干) 各七钱半 甘草三钱( 炙) 厚朴五钱( 去粗皮,锉碎,每一斤用生姜一斤,切薄片,烂杵拌匀,酿一宿,慢火炒干)
1.《活幼心书》:伤寒伤风夹痰,呕逆并吐泻后,喉涎牵响,饮食减少,脾胃气虚。2.《赤水玄珠全集》:伤乳食停痰,咳嗽,或吐白沫,气喘。
TKRC Z01D4/R05(咳嗽) / Z01D1/1823(气喘) / Z01D1/1822(咳嗽) / Z01D1/1822(咳嗽) / Z01D4/R05.X01(咳嗽) / Z01D1/22(伤寒) / Z01D4/A01.001(伤寒) / Z01D1/2111(伤风)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D1/1823(气喘) / Z01D4/R05(咳嗽) / Z01D4/R05.X01(咳嗽)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IPC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8888(半夏属) /


相关项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1.《活幼心书》:伤寒伤风夹痰,呕逆并吐泻后,喉涎牵响,饮食减少,脾胃气虚。2.《赤水玄珠全集》:伤乳食停痰,咳嗽,或吐白沫,气喘。

  • 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三
    片,煎七分,不拘时候温服。或加大枣一个,去
    核同煎。


相似方剂
小紫苏饮 生犀半夏丸 小半夏汤 半夏汤 人参丸 生姜汤
小半夏饮 姜糖煎 和中汤 化痰丸 枳壳半夏汤 半夏汤
小麦煎汤 加减正气散 半夏中和汤 黄芩半夏生姜汤 查朴二陈汤 圣金九
加味二陈汤 楂朴二陈汤 千缗汤 生姜半夏泻心汤 竹沥二陈汤 解肌苍术散
小麦煎汤 半夏汤 定喘陈皮汤 瓜饮 普救散 白术饮
犀角饮 三白汤 薤白饮 人参丸 天南星散 半夏丸
异功散 人参丸 附子汤 小青龙丹 玉液散 家秘清胆汤
葶苈散 厚朴散 人参汤 二陈汤 厚朴汤 麻黄散
厚朴汤 茯苓汤 橘皮甘草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枳实汤 橘红半夏汤
如神汤 白术汤 藿香正气散 生熟饮 柴胡散 陈橘皮散
豆蔻子汤 半夏汤 厚朴散 泻心汤 四逆汤加生姜方 白术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茯苓厚朴汤,《活幼心书》,元.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068F92B8CB8647E9B0F7BF3317834C9D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