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葶苈( 隔纸炒) 泽泻各一两 猪苓( 去黑皮) 椒目 桑根白皮 杏仁( 去皮尖双仁,麸炒) 牵牛子( 炒) 各半两
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TKRC Z01D1/1837(腹满) / Z01A/D036035034(葶苈) / Z01A/D070011024(圆叶牵牛) / Z01A/D156008006(蒙桑) / Z01A/D008001005(东方泽泻) / Z01A/D174087055(狭瓣玉凤花) / Z01A/D008001006(泽泻) /
IPC A61K36/60(桑科(桑树科),例如面包果树或无花果树) / A61K36/898(兰科) / A61K36/39(旋花科(牵牛花科),例如旋花属) / A61K36/605(桑属(桑树)) / A61K36/884(泽泻科) / A61K36/31(十字花科,例如花椰菜,卷心菜和苤蓝) /


相关项
  • 鸡肾草:为兰科植物狭瓣玉凤花的全草。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桑白皮: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 猪苓: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 泽泻: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
  • 牵牛子: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 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 功能主治: 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葱白汤送下,不知加至三十丸。


相似方剂
神效葶苈散 桑自皮汤 赤小豆煎 龙脑膏 消肿汤 葶苈丸
防己葶苈丸 四味散 槟榔丸 地骨皮汤 葶苈丸 牛李子丸
椒目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葶苈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0589D9F3EAFF440CBCB3B2EA5D8D3316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