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真汤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410 年) 《万病回春》
传统知识-方剂 当归( 酒洗) 川芎 白芍( 酒炒) 益母草 香附( 酒、醋、米泔、童便同浸,炒) 熟地黄( 姜汁炒) 山茱萸( 去核) 白茯苓( 去皮) 栀子( 炒) 小茴( 酒炒) 陈皮各等分
妇人经闭不通,脐下有块,已经三载,颜色如故,百药无功者。
TKRC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77001008(芍药) / Z01A/D130052009(突厥益母草) / Z01A/D220006010(柑橘) / Z01A/D015041001(茴香) / Z01D1/10227(经闭) / Z01A/D080009052(香附子) / Z01A/D199152006(稻) / Z01A/D072002017(山茱萸) /
IPC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40(山茱萸科)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89(莎草科) / A61K36/8905(莎草属)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533(益母草属(益母草)) / A61K36/232(当归属) /


相关项
  • 人中白: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
  • 益母草: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 香附: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 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 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小茴香: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 山茱萸: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 功能主治: 妇人经闭不通,脐下有块,已经三载,颜色如故,百药无功者。

  • 用法用量: 上锉六剂,水煎服尽。经通后,作丸服。


相似方剂
香术丸 养血调经丸 圣佛催生散 山楂益母草汤 女圣丸 加味四物汤
附栀煎 加味四物汤 加味四物汤 加味佛手散 调经汤 归芍饮
理气调荣汤 加味四物汤 芩连四物汤 香附丸 调经汤 加味四物汤
四制香附丸 荆芥四物汤 调经育子方 四制香附丸 调经六合汤 加减八珍汤
调气养血汤 调经种子丸 女宝丹 四制香附丸 清痰四物汤 植芝汤
益母四物汤 加味四物汤 四制香附丸 蒲索四物汤 参归养荣汤 增味四物汤
济阴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养真汤,《万病回春》,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02E1F20F3D8A494283FA24092EB184E0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