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疟散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121 年) 《医略六书》
传统知识-方剂 附子一两( 炮) 柴胡五钱 当归一两 葛根一两半 厚朴一两( 制) 桂心一两半 夏一两半( 制) 黄耆三两( 蜜炙) 甘草五钱 煨姜三片大枣三个
疟疾,热少寒多,自汗肢冷,脉弦迟者。
TKRC Z01D1/781(自汗) / Z01D4/B54.X02(疟疾)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215014(枣属) / Z01A/D101147005(山葛) / Z01A/D215014004(枣) / Z01D1/2318(疟疾)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32007008(肉桂)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72(鼠李科,例如弗朗鼠李,口香藤或伞树) / A61K36/725(枣属,例如枣)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488(葛属(葛))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葛根: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大枣: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 功能主治: 疟疾,热少寒多,自汗肢冷,脉弦迟者。

  •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煎,去滓温服。


相似方剂
驱疟散 驱疟饮子 厚朴汤 当归桂枝汤 附子丸 厚朴汤
良姜散 参耆归附汤 加减大建中汤 黄耆散 乳头散 当归建中汤
桂附丸 当归散 厚朴汤 桂心汤 黄耆饮 柴胡散
温脾汤 大正气散 附子振阳汤 姜朴丸 卫睾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驱疟散,《医略六书》,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F724A5929B4E419EA2C33ACDA7EF2739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