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茴香丸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28 年) 《是斋百一选方》
传统知识-方剂 第一料:茴香( 舶上者,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 川楝子( 炮,去核) 沙参( 洗,锉) 木香( 洗) 各一两 第二料:加荜茇一两 槟榔半两 第三料:又加白茯苓四两( 紧小实者,去黑皮) 黑附子半两( 炮,去皮脐秤。或加作一两)
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搏结,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脐腹撮痛,阴核偏大,肤囊壅肿,重坠滋长,有妨行步,瘙痒不止,时行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怪肉,屡治不痊,致令肾经闭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渐丑大者。
TKRC Z01D2/3739(行气止痛) / Z01D1/1851(瘙痒) / Z01D1/92(疮疡) / Z01D1/1851(瘙痒) / Z01A/D150010001(楝) / Z01D4/K40-K46(疝) / Z01D1/10114(囊痈) / Z01D1/10227(经闭) / Z01A/D046001014(云南沙参) / Z01A/D046001036(轮叶沙参) / Z01A/D194002028(荜拔) / Z01A/D212001020(乌头) /
IPC A61K36/67(胡椒科,例如牙买加胡椒粉或卡瓦胡椒) / A61K36/34(桔梗科(风铃草科)) / A61K36/58(楝科(楝树或桃花心木科),例如苦楝) / A61K36/714(乌头属(舟形乌头)) / A61K36/342(沙参属) /


相关项
  • 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荜茇: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川楝子: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 川乌: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 功能主治: 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搏结,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脐腹撮痛,阴核偏大,肤囊壅肿,重坠滋长,有妨行步,瘙痒不止,时行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怪肉,屡治不痊,致令肾经闭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渐丑大者。

  • 用法用量: 第一料:为细末,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空
    心食前,每日三次。小病此一料可安。才尽,便
    可服第二料。第二料:入前件药,共六味,重五
    两半,细末,依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若病
    大未愈,便服第三料。第三料:通前件药共八味,
    重十两,并依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加至
    三十丸。新久大病,不过此三料可愈。


相似方剂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三增茴香丸,《是斋百一选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E0734A79AC564F788A40CC0E0785F1AA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