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膏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633 年) 《袖珍方》
传统知识-方剂 炉甘石 黄丹各一两 川乌七钱半 犀角 乳香 没药 硇砂 轻粉各一钱 铜绿 鹰条各一钱二分半 青盐 血竭 片脑各半钱 麝香 蕤仁各七钱半 当归二钱半 黄连一两五钱 蜜一斤
1.《袖珍方》:眼生云翳。2.《丹溪心法附余》:攀睛瘀肉。
TKRC Z01A/D212017001(黄连) / Z01A/D212017006(云南黄连) / Z01A/D212001020(乌头) / Z01A/D217032003(蕤核) / Z01A/D21703200301(齿叶蕤核)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212017002(三角叶黄连) /
IPC A61K36/73(蔷薇科,例如草莓,花楸果,黑莓,黎子或火棘) / A61K36/718(黄连属(黄连))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714(乌头属(舟形乌头))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相关项
  • 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黑犀Rhinoceros bicornis L.及白犀 Rhinoceros simus Cottoni 等的角。前三者习称“犀角”、“暹罗角”,后二者习称“广角”、“天马角”、“柱角”。
  • 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 麝香: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 蕤仁:蔷薇科植物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Batal.或齿叶扁核木Prinsepia uniflora Batal. var. serrata Rehd.的干燥成熟果核。夏、秋间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肉,洗净,晒干。
  • 没药: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 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分为 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 乳香: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 川乌: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
  • 大青盐:卤化物类石盐族湖盐结晶体,主含氯化钠( NaCl)。自盐湖中采挖后,除去杂质,干燥。

  • 功能主治: 1.《袖珍方》:眼生云翳。2.《丹溪心法附余》:攀睛瘀肉。

  • 用法用量: 上药各为细末,用白沙蜜十五两,慢熬,
    初沸下黄丹,二沸下炉甘石,三沸下诸药末,不
    粘手为度,用瓷盏纳。热水泡开,热点,不拘
    时候。


相似方剂
炉甘石点眼药 锭子眼药 炉甘石干眼药 碧霞膏 点眼金丝膏 还睛膏
佛手膏 磨障灵光膏 乳香散 太乙膏 雄黄麝香散 神效六宝散
圆明拨云锭子 神仙碧霞丹 通神膏 紫金膏 摩障灵光膏 走马赴筵丹
生肌散 灵光还睛膏 磨障灵光膏 冰香散 遇仙膏 活魂丹
乳香散 针头丸 水龙膏 夹纸膏 秘传开明银海丹 光明丹
拨云散 治魂丹 圣僧散 明镜膏 碧霞丹 万应针头丸
援生膏 井金散 点眼光明丹 如圣饼 神效紫金膏 井金散
肾气丸 麒麟竭丸 水龙膏 隔纸膏 轻乳散 枯瘤方
冰黄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拨云膏,《袖珍方》,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CD18EA51B92341C4BD6E69D8EDF4FD61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