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术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760 年) 《仁斋直指方论》
传统知识-方剂 白姜( 生) 白术 茯苓 半夏曲各半两 辣桂 甘草( 炙) 各一分
TKRC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132007008(肉桂)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相关项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水
    煎服。
    主治虚证,停饮怔忪。


相似方剂
小半夏加茯苓汤 茯苓白术汤 玉真散 半夏汤 实脾散 六君子汤
甘桂汤 六君子汤 肾着汤 白术芍药汤 姜桂散 半夏积术丸
怔忡饮 白术丸 白术散 安胎寄生汤 加味茯苓半夏汤 甘草黄芩汤
查术膏 紫草木香汤 三化丹 理中降痰汤 延龄汤 小半夏加橘皮汤
宽带汤 白术黄耆汤 黑附汤 定命饮 木香白术散 白丸子
解散甘草汤 加减导痰汤 三圣丹 加减七气汤 甘草干姜汤 九月束胎丸
芎归六君子汤 姜术散 平胃散 当归汤 中和散 二陈加枳壳汤
人参宁肺汤 半夏汤 小半夏饮 鸡子散 定命饮 三物汤
第三和剂汤 白术汤 参苓散 半夏汤 苓泽石膏汤 茯苓汤
加味五苓散 和胃丸 参术饮 当归散 六神散 枳术汤
半夏汤 杏仁散 银白散 参苓术附汤 双桂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姜术汤,《仁斋直指方论》,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CCF7A382D44E4160BA0FD628865AE815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