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膏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白芷 白蔹各三两 白术三两半 白附子( 炮) 一两半 白茯苓( 去黑皮) 一两半 白及 细辛( 去苗叶) 各三两
面皯疱。
TKRC Z01A/D174019004(白及) / Z01A/D212001030(黄花乌头) / Z01A/D015005010(白芷)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022002036(汉城细辛) / Z01A/D264002012(白蔹) / Z01A/D015005003(狭叶当归) / Z01A/D022002018(细辛)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898(兰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714(乌头属(舟形乌头))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68(细辛属) / A61K36/87(葡萄科,例如酒葡萄,圆叶葡萄或辣葡萄) / A61K36/26(马兜铃科,例如细辛) /


相关项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 白附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 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nga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f. var. 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白及: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 白蔹: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 功能主治: 面皯疱。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用鸡子白搜和匀,为丸如弹子
    大,瓷合中盛。每卧时先洗面,后取一丸,以浆
    水研化涂面,明旦井花水洗之。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白芷丸”。


相似方剂
细辛散 二白散 沉水膏 金仙散 七白散 白附丹
白龙膏 黑白附子丸 铁箍散 温中汤 防风散 白术茯苓散
降真散 胡粉丹 菊花散 朱砂红丸子 除泡散 洗齿白芷散
七百散 洗齿白芷散 川芎丸 鹿角散 除饮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白芷膏,《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CA2F7D13439C4F8CA75730753C64F15A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