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1032 年) 《太平圣惠方》
传统知识-方剂 杜仲一两半( 去粗皮,炙微黄,锉) 远志三分( 去心) 熟干地黄一两 桂心一两 白茯苓一两 枳壳一两( 麸炒微黄,去瓤) 牛膝一两半( 去苗) 菟丝子二两( 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 羌活一两
虚劳损,腰脚疼痛,少力。
TKRC Z01D4/R52(疼痛)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098001001(杜仲) / Z01D1/71(虚劳) / Z01A/D132007008(肉桂) / Z01A/D015057003(羌活) / Z01A/D015057(羌活属) / Z01A/D015057002(宽叶羌活) /
IPC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46(杜仲科,例如耐寒的橡胶树) / A61K36/237(羌活属) /


相关项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羌活: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icm 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 de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 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功能主治: 虚劳损,腰脚疼痛,少力。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相似方剂
杜仲丸 补虚杜仲丸 熟干地黄丸 山茱萸散 海桐皮丸 地骨皮丸
菟丝子丸 菟丝子丸 麦门冬散 延寿丸 远志丸 驻颜益心神方
四味地黄丸 巴戟丸 鹿角胶丸 补益牛膝丸 菟丝子丸 菟丝子丸
白术丸 补益干漆丸 八味补骨脂丸 石苜蒲丸 天雄丸 张天师草还丹
补益牛膝丸 熟地黄散 八公散 神妙六逸丸 附子饮 菟丝子丸
浸酒 木瓜丸 石斛浸酒 鹿茸丸 姜黄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杜仲丸,《太平圣惠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C4715970C9924F0793C17D95B83F5F1E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