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丸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634 年) 《普济方》
传统知识-方剂 芍药十分( 炙令黄) 黄耆 鳖甲( 炙) 人参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分 甘草 干姜各三分( 一方有大黄,无黄耆)
四五岁儿,因食及在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萎黄瘦脊,四肢痿蹙缭戾。
TKRC Z01A/D203015032(鸡爪大黄) / Z01D1/872(痿躄) / Z01A/D203015(大黄属) / Z01A/D268021029(姜)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203015020(药用大黄) / Z01A/D203015021(掌叶大黄)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70(蓼科,例如刺花或酸模属)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708(大黄属(大黄)) /


相关项
  • 鳖甲: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四五岁儿,因食及在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萎黄瘦脊,四肢痿蹙缭戾。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每服五丸,
    一日二次。


相似方剂
柴胡人参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人参丸 龙胆汤 苓桂参甘黄耆汤 平肺汤
参苓散 姜苓桂枝汤 姜桂苓砂汤 柴胡饮子 人参汤 当归大黄汤
柴胡桂枝鳖甲汤 温脾丸 新定桂苓汤 加味生化理中汤 当归饮子 芍药丸
温脾汤 姜桂苓参汤 茯苓理中汤 芍药汤 祛风退热汤 柴胡引子
人参理中汤 调中丸 震泽汤 胃胀汤 姜桂参苓首乌汤 保元快斑汤
人参柴胡汤 黄耆汤 镇心银屑丸 桂枝参苓汤 鳖甲丸 人参汤
芍药甘草汤 干姜汤 苓蔻人参汤 黄耆汤 第三和剂汤 四物加黄耆芍药汤
桂苓散 保元回浆散 白鲜皮汤 镇心银屑丸 附子化毒汤 当归汤
益儿丸 第一和剂汤 柴胡汤 桂枝姜苓汤 参耆丹桂红蓝汤 当归汤
人参汤 柴胡铁锈汤 乳头散 三圣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芍药丸,《普济方》,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C06659F520684013951659ED906C4A63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