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经两安汤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37 年) 《辨证录》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三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二钱 巴戟天一钱 白术五钱 麦冬五钱 荆芥( 炒黑) 三钱 升麻四分
妇人经入大肠,行经之前一日大便出血。
TKRC Z01A/D218056017(巴戟天)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023017(沿阶草属) / Z01D4/R58(出血) / Z01D4/R58.X51(出血) / Z01A/D212014002(兴安升麻) / Z01A/D212014003(升麻) / Z01A/D212014004(大三叶升麻) / Z01A/D072002017(山茱萸) / Z01A/D177001008(芍药)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30070037(裂叶荆芥) /
IPC A61K36/40(山茱萸科) / A61K36/74(茜草科)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相关项
  • 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  七八成千,除去须根,干燥口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荆芥:唇形科植物剂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巴戟天: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千,轻轻捶扁,晒干。
  • 升麻: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ufuga 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imicifufuga dahurica (Turca)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 山茱萸: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妇人经入大肠,行经之前一日大便出血。

  •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相似方剂
参归助液汤 养心化毒汤 加味归术芎散 两止汤 救肾活肝汤 救脏汤
肺肾两益汤 收膜汤 举胎四物汤 雨益汤 加味四物汤 八物汤
参附回生汤 缓中汤 填窍止氛汤 归气汤 肾肝同补汤 当归黄耆饮
加减补中益气汤 救割全生汤 加味四君子汤 宽带汤 摄魂汤 延仁汤
滋血绳振丸 水木两滋汤 软坚汤 麦冬汤 三才固本膏 风水散斑汤
当归补血汤 人参当归汤 生肤散 升肠饮 转气救产汤 摄阳汤
当归散 顺经两安汤 收带汤 救劳丹 八珍汤 加减八珍汤
八物汤 润滋汤 当归饮 定喘神奇丹 补血生水汤 人参当归汤
四君归芍汤 补气升肠饮 连翘人参汤 加味四物汤 人参逍遥散 升阳降浊汤
救晕至圣丹 归芍饮 急救阴阳汤 八物汤 止汗定神丹 荆芥祛风汤
两援汤 祛寒至圣丹 干姜四物汤 滋阴降火汤 填精止血汤 强阳神丹
养血地黄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归经两安汤,《辨证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B0D1748153DC4F94BC11BD1D55AB8BBB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