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漆丸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1 年) 《鸡峰普济方》
传统知识-方剂 鹿茸 生干地黄各四两 干漆半两 附子一两
骨痹疟,皮寒至骨,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傈,久久不治,令挛缩,此由肾气素盛,恣欲太过,水竭脂枯,髓不满骨,津华不充所致。
TKRC Z01A/D012017015(漆) / Z01D1/869(骨痹) /
IPC A61K35/68(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阿米巴虫,孢子虫,疟原虫或弓形虫) / A61K39/015(血孢子虫属抗原,例如疟原虫抗原) / A61K36/22(漆树科,例如黄栌、漆树或毒葛)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 干漆:漆树科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F.A.Barkl.的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干燥。

  • 功能主治: 骨痹疟,皮寒至骨,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傈,久久不治,令挛缩,此由肾气素盛,恣欲太过,水竭脂枯,髓不满骨,津华不充所致。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酒送下,空心服。


相似方剂
干漆丸 鹿茸丸 干漆丸 附子散 蒜丸子 鹿茸丸
龙骨丸 麋茸万病丸 干地黄丸 鹿茸丸 干地黄丸 丹砂丸
夺命丹 四物柴胡苦楝附子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干漆丸,《鸡峰普济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9EDC8766C05F421DADF1C849013ED275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