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散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422 年) 《万氏家抄方》
传统知识-方剂 珍珠一分( 以纸裹灯上烧过,吹去灰,细研) 琥珀五厘 黄柏末一分半 血竭 孩儿茶 熊胆 轻粉 冰片各一分 麝香五厘 乳香二分 没药二分( 俱置箬上,于新瓦上炙去油) 炉甘石二分半( 制法:每石四两,用黄连、黄柏、黄芩各五钱,煎汤分作三半碗。将石火煅一炷香,浸在一碗内吃干,再煅一炷香,另浸一碗内吃干,又煅又浸,如此三次,取起细研)
下疳疮。
TKRC Z01A/D212017001(黄连) / Z01A/D212017002(三角叶黄连) / Z01A/B002001058(北京铁角蕨) / Z01A/D22002000201(秃叶黄檗) / Z01A/D130102011(地椒) / Z01A/D212017006(云南黄连) / Z01A/D130092030(连翘叶黄芩) / Z01A/D130092038(丽江黄芩) / Z01A/D220020002(川黄檗) / Z01D1/243(下疳) / Z01A/D130092007(黄芩) / Z01A/D13009208901(展毛韧黄芩) /
IPC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718(黄连属(黄连)) / A61K36/756(黄檗属,例如黄柏) / A61K36/539(黄芩属(黄芩))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相关项
  • 冰片:
  •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及棕熊的胆囊。
  • 孩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心材或去皮枝干煎制而成的干燥浸膏。
  • 铁杆地柏枝:为铁角蕨科植物北京铁角蕨的全草。
  • 黄柏: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 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 麝香: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 没药: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 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分为 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 乳香: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 珍珠: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

  • 功能主治: 下疳疮。

  • 用法用量: 共研极细末。用苦参、防风、荆芥、甘
    草、黄柏、大黄各等分煎汤,洗净敷之;如肿,
    用桃叶、槐叶煎汤,入生矾五钱,冷洗;如再不
    消,用细茶、川椒、炒盐各一钱,煎汤冷洗自消。


相似方剂
神效六宝散 冰黄散 炉甘石散 珍珠散 梅疮膏药 香珠散
冰香散 八宝珍珠散 丁泥散 青黛散 乳没生肌散 黄连膏
圆明拨云锭子 掺药 胜金散 黄连膏 疬子膏 贴药
推云散 黄连散 一抹散 乳香散 敛疮止痛生肌散 膏药
乳香散 熊胆膏 碧玉饼子 沃雪散 七真膏 八仙红玉膏
珠泥膏 千金散 肾气丸 援生膏 仙传膏 八宝丹
生肌散 轻乳散 七珍膏 眼药膏 轻粉散 夹纸膏
膏药 生肌散 生肌散 回生丹 百灵丹 不二膏
波斯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珍珠散,《万氏家抄方》,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9B779FE764464BCEAE4E56DD9A0797C7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