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痘散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37 年) 《辨证录》
传统知识-方剂 生黄耆二钱 甘草五分 当归一钱 桔梗一钱 荆芥一钱 防风二分
痘疮初出,因气虚而不能送发于外,隐于肌肉之间,不见点粒者。
TKRC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46014001(桔梗) / Z01A/D015076001(防风) / Z01A/D130070037(裂叶荆芥)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IPC A61K36/34(桔梗科(风铃草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38(防风属) / A61K36/346(桔梗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相关项
  • 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Sa 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荆芥:唇形科植物剂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痘疮初出,因气虚而不能送发于外,隐于肌肉之间,不见点粒者。

  •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相似方剂
消毒散 疏邪实表汤 雷真君逐火丹 牛蒡散 干葛防风汤 柴胡防风汤
加味当归补血汤 连翘散 补虚宁血汤 救割全生汤 十宣内托散 荆防甘桔汤
十宣内托散 防己散 延龄汤 参归汤 发毒散 远志饮子
十全化毒汤 归耆汤 镇心散 人参固肌汤 桔梗荆芥汤 回生散
澄泉散 加味八珍汤 黄耆赤风汤 何首乌丸 白术黄耆汤 耆附汤
玉屏散 防风散 涌泉神应散 黄耆散 调元固表汤 防风当归丸
三味丸 千金内补散 百点膏 托里汤 养肺汤 长肉膏
补脾汤 如圣汤 漏风汤 当归二黄汤 黄耆汤 人参甘草汤
当归汤 四顺凉肝散 白术汤 养卫化毒汤 防风散 大枣汤
调元汤 防己散 防风汤 天附散 人参桔梗散 紫草透肌汤
解毒汤 托里回生散 防风芍药甘草汤 桔梗甘草鼠粘子汤 葛散子 连翘清毒饮
神功散 疏风透肌汤 快斑越婢汤 蒺藜散 六味稀痘饮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发痘散,《辨证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9A56A7F890404D758BBEA692847ACE06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