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膈散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7 年) 《类编朱氏集验方》
传统知识-方剂 蓬莪术 延胡索 北芍药 当归 川芎 甘草 丹皮各等分
妇人心腹刺痛,寒热往来。
TKRC Z01A/D180004357(延胡索) / Z01A/D268005(姜黄属)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77001014(紫斑牡丹)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IPC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505(紫堇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66(罂粟科,例如血根草) /


相关项
  •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 莪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和杂质。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功能主治: 妇人心腹刺痛,寒热往来。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酒调服。


相似方剂
神功散 推气散 延胡索汤 犀角地黄汤 紫草饮 薄荷散
调经饮 芎黄散 败酱散 清胃散 黑豆神散 芎归散
柴胡山栀散 四物加桂汤 养荣附气汤 延胡索汤 茯苓饮 金粟散
参归芍药汤 太圣散 桂枝丹皮地黄汤 清热安荣汤 辛凉甘桔汤 四物汤
当归丸 人参散 大黄甘草饮 泻肝羌活汤 粟煎汤 姜黄散
六物煎 黄耆汤 痘煮砂 当归丸 四顺汤 钩藤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通膈散,《类编朱氏集验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5BCB3B4957A41BF939D85F94B5704C3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