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散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518 年) 《婴童百问》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半两 白术半两 茯苓半两 沉香半两 乌药半两 甘草半两《证治准绳·幼科》有白芍药半两,无乌药。
小儿脏腑冷,若才吃乳食,即又吐出,或因才吃乳,为惊所触,令小儿外症面唇青白,手足心热,口多清涎,吐逆不住;或作泻候,青黄紫白,或如鼻涕鸡子清者。
TKRC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32014001(乌药)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相关项
  • 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乌药: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小儿脏腑冷,若才吃乳食,即又吐出,或因才吃乳,为惊所触,令小儿外症面唇青白,手足心热,口多清涎,吐逆不住;或作泻候,青黄紫白,或如鼻涕鸡子清者。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以盒收之。遇小儿有后项形
    症,半岁一字,二三岁半钱,大者一钱,煎枣子、
    米饮调下。


相似方剂
人参散 人参沉香散 木香白术散 三物汤 香参散 温中和气饮
加味四君子汤 加味四君子汤 苓蔻人参汤 人参宁肺汤 调元汤 参苓散
银白散 六一汤 人参白术汤 参苓术附汤 丁沉四君子汤 实脾散
六君子汤 鸡子散 当归散 沉香汤 六神汤 门君汤
紫苏子饮 小半夏加茯苓汤 木香散 甘草饮 六神散 乌药沉香汤
利水益元散 异功散 加味四君子汤 安蛔理中汤 开胃散 加味四君子汤
白术饮 加味四君汤 紫草木香汤 安胎寄生汤 酸枣仁汤 流气饮
当归散 丁沉四君子汤 参苓散 香附八珍汤 八味茯苓补心汤 平肝汤
沉香散 沉香顺气散 理中汤 养脾汤 运痰丸 加味白术芍药汤
人参黄老汤 五邪汤 理中降痰汤 加味四君子汤 加味匀气散 生脾助阳汤
小异功散 甘桂汤 益脾镇惊散 生附四君子汤 紫草木香汤 回阳化毒汤
参术加桂汤 附子朴中汤 正真汤 加味四君子汤 卫生汤 援下回生丹
参耆附子汤 草果建中汤 苓桂参甘黄耆汤 六君子汤 肾着汤 人参汤
乞力伽散 和中散 人参散 六合散 加味四君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人参散,《婴童百问》,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3EA258F0478447BB70D79352719FB56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