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桑螵蛸散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29 年) 《张氏医通》
传统知识-方剂 桑螵蛸三十枚( 酥炙) 鹿茸一双( 酥炙) 黄耆三两( 蜜、酒炙) 麦门冬( 去心) 二两半 五味子半两 补骨脂( 盐酒炒) 人参 厚杜仲( 盐酒炒) 各三两《医略六书》有附子,无桑螵蛸。
阳气虚弱,小便频数,或遗溺。
TKRC Z01A/D230003021(华中五味子)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230003016(毛叶五味子) / Z01A/D023017019(麦冬) / Z01A/D098001001(杜仲) / Z01A/D230003019(红花五味子) / Z01A/D230003003(五味子) / Z01A/D230003006(翼梗五味子) / Z01A/D023017006(沿阶草) /
IPC A61K36/79(五味子科) / A61K36/8968(沿阶草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46(杜仲科,例如耐寒的橡胶树) /


相关项
  • 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
  • 桑螵蛸: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fera(Serville)的干燥卵鞘。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深秋至次春收集,除去杂质,蒸至虫卵死后,干燥。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 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 补骨脂: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质。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阳气虚弱,小便频数,或遗溺。

  •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三钱,空心羊肾煎汤调服,
    并用红酒细嚼羊肾;或羊肾汤泛为丸,每服三钱,
    空心以酒送下。


相似方剂
加减桑螵蛸散 回阳酒 螵蛸丸 补骨脂汤 鹿茸丸 苁蓉汤
人参芍药汤 麦门冬饮子 菟丝子丸 桑螵蛸散 鹿茸丸 拱辰丹
救脱汤 鹿茸丸 人参芍药汤 鹿茸丸 参耆鹿茸汤 桑螵蛸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加减桑螵蛸散,《张氏医通》,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7B3C57DDFE67464EB92F9B66CD43EC95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