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麻黄( 去节) 三两 乌头( 炮裂,去皮脐) 一两 附子( 炮裂,去皮脐) 白附子( 生用) 各半两 秦艽( 去苗土) 一两半 柴胡( 去苗) 鳖甲( 去裙襴,醋炙) 各一两 桂( 去粗皮) 人参各半两 山茵陈一分
风劳。四肢乏力,嗜卧多困,饮食减少,身体疼痛,三焦气涩,发热口干。
TKRC Z01D4/R50.051(发热) / Z01D4/R50.952(发热) / Z01D4/R53.X02(乏力) / Z01D4/R52(疼痛) / Z01D1/181(发热) / Z01D4/R68.251(口干) / Z01D4/R53.X02(乏力) / Z01A/D212001030(黄花乌头) / Z01A/D107008041(粗茎秦艽)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7008235(西藏秦艽) / Z01A/D107008212(麻花艽) / Z01A/C004001002(双穗麻黄) / Z01A/C004001006(中麻黄) / Z01A/C004001003(木贼麻黄) / Z01A/C004001017(草麻黄) / Z01A/C004001004(山岭麻黄)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515(龙胆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714(乌头属(舟形乌头)) / A61K36/51(龙胆科) /


相关项
  • 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块根(母根)。四川栽培的乌头称川乌或川乌头。
  • 秦艽: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鳖甲: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 白附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风劳。四肢乏力,嗜卧多困,饮食减少,身体疼痛,三焦气涩,发热口干。

  • 用法用量: 上锉细,用童便十盏,酒三盏,入瓷器内,同熬令干,再焙,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就浴后再服,以衣被盖卧汗出为候。


相似方剂
鳖甲散 人参汤 秦艽人参汤 柴胡散 胡黄连丸 鳖甲饮子
天麻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轻骨散,《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7AF524DBA2254363A31468AA109639CC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