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膏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05 年) 《小儿药证直诀》
传统知识-方剂 天麻( 末) 一钱 白附子( 末,生) 一钱五分 青黛( 研) 一钱 蝎尾( 去毒,生,末) 乌梢蛇肉( 酒浸,焙干取末) 各一钱 朱砂( 研) 天竺黄( 研)
1.《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伤风后发搐。口中气出热,呵欠顿闷,手足动摇。小儿生本怯者,多此病也;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血气未实,不能胜邪,故发搐。2.《御药院方》:小儿外伤寒,其候伸欠顿闷,口中气热,或怕畏人,恶风脉浮者。3.《医宗金鉴》:小儿心肝热盛,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遂成痫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惊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
TKRC Z01D1/189(神昏) / Z01D4/R06.853(呵欠) / Z01D1/189(神昏) / Z01D4/A01.001(伤寒) / Z01D1/22(伤寒) / Z01D1/2111(伤风) / Z01D4/R06.853(呵欠) / Z01A/D199026075(青皮竹) / Z01A/D101094080(野青树) / Z01A/D101094085(木蓝) / Z01A/D203012112(蓼蓝) / Z01A/D174081010(天麻) / Z01A/D212001030(黄花乌头) /
IPC A61K36/898(兰科) / A61K36/70(蓼科,例如刺花或酸模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704(蓼属,例如节草) / A61K36/714(乌头属(舟形乌头)) / A61K36/8988(天麻属) /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相关项
  • 青黛: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 白附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 乌梢蛇: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或先剥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 天竺黄: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 天麻: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 功能主治: 1.《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伤风后发搐。口中气出热,呵欠顿闷,手足动摇。小儿生本怯者,多此病也;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血气未实,不能胜邪,故发搐。2.《御药院方》:小儿外伤寒,其候伸欠顿闷,口中气热,或怕畏人,恶风脉浮者。3.《医宗金鉴》:小儿心肝热盛,偶被惊邪所触,因而神气溃乱,遂成痫证,发时吐舌急叫,面色乍红乍白,惊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

  • 用法用量: 上同再研细,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
    至一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温薄荷
    水一处化服。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周学海按:“聚珍本”蝎尾、蛇梢肉各五分,
    有麝香(研),同朱砂、竺黄各一字匕。方末附录云:
    净阎氏集《宝生信效方》内小儿诸方,言皆得于
    汝人钱氏,其间大青膏无天麻,有大青生研一分,
    其余药味,分料和制,如此皆同。其方下证治云:
    治小儿伤风,其候伸欠顿闷,口中气热,恶风脉浮,
    比此为详,只用薄荷汤下。


相似方剂
麝香青金丸 大青膏 大青膏 青黛膏 大青膏 天青膏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大青膏,《小儿药证直诀》,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7A4B4FDF257149A3B64494C1A2E91BEF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