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苓散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398 年) 《济阳纲目》
传统知识-方剂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各五分 滑石 栀子各一钱 甘草二分 灯心三十茎
诸淋。
TKRC Z01A/D008001006(泽泻) / Z01A/D008001005(东方泽泻)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28001(灯芯草属)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28001022(灯芯草) /
IPC A61K35/26(淋巴;淋巴结;胸腺;脾;脾细胞;胸腺细胞) / A61K35/17(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干扰素激活或细胞因子激活的淋巴细胞(被特异性抗原激活时入A61K39/00)) / A61K38/19(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干扰素) / A61K39/395(抗体(凝集素入A61K38/36);免疫球蛋白;免疫血清,例如抗淋巴细胞血清)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84(泽泻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相关项
  • 猪苓: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 灯心草: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干燥茎髓。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
  • 泽泻: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
  •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 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 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诸淋。

  • 用法用量: 上锉,水煎,空心服。


相似方剂
利水益元散 五苓散 茯苓术散 加味四苓散 四苓解毒汤 二苓汤
甘露饮 三和甘露饮 五苓散 加减五否散 二苓汤 苓泽石膏汤
加味五苓散 四苓散 理苓汤 脾痿汤 实脾散 猪苓汤
泻湿四苓散 二术四苓汤 五苓散 胃苓汤 琥珀碧玉散 加味保元汤
茵陈五苓散 甘桂汤 安胎寄生汤 木香白术散 四苓六一散 紫草木香汤
加味五苓散 人参木香散 五苓散 四苓汤 二术四苓汤 白术散
小半夏加茯苓汤 猪苓汤 春泽汤 变水汤 去桂五苓散 甘草汤
海金沙散 茯苓甘露饮 止泻定痛丹 三和甘露饮 君苓汤 山栀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 加味益元散 三苓散 桂枝苓泽汤 肾着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加味四苓散,《济阳纲目》,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79985D5F189B40A78E6A285DEE631803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