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散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440 年) 《赤水玄珠全集》
传统知识-方剂 黄耆 人参 茯苓 白术 川芎 当归 肉桂各五钱 肉果( 面包煨熟,取去油) 丁香一钱半 木香三钱
痘疹,虚寒泻利,不进饮食。
TKRC Z01A/D160003001(肉豆蔻)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32007008(肉桂)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020017002(人参)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相关项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 功能主治: 痘疹,虚寒泻利,不进饮食。

  •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五岁用五分,好热酒调下。衣
    被盖暖,少顷,痘变红活而起。


相似方剂
中和散 保元人乳汤 托里散 复元大补汤 加味四君子汤 参归汤
粟煎汤 术香散 木香异功散 人参散 升肠饮 加味四君子汤
人参黄老汤 内补汤 保元汤 人参当归散 木香散 托里散
六气煎 丹参汤 加减理中汤 补气升肠饮 参术加桂汤 建中汤
十宣托里散 保元固气汤 人参散 木香白术散 理气化痰汤 益元汤
加味人参养荣汤 加味十全大补汤 益脾清肝散 人参和中散 大保元汤 当归人参汤
人参和中散 养真丸 补中丸 人参白术汤 玉桂枝散 加减大紫草散
丹参汤 开青散黑汤 气血峻补汤 参耆当归散 白术丸 当归汤
七圣汤 升天散 补气完胞汤 健脾化气饮 大补营卫汤 参苓术附汤
补方丸 黄耆补气汤 槐黄散 木香散 芎术汤 健脾消食生化汤
耆术两活汤 参耆银花汤 参耆内补散 参耆归术膏 止逆奠安汤 白术散
实脾固本汤 健脾利水汤 内托黄耆丸 当归补血汤 加味六君子汤 加参生化理中汤
补气汤 归耆汤 桂苓术附汤 加味佛手散 殿胞煎 十全大补汤
参归生化汤 异功散 加味生化理中汤 紫菀散 五香汤 健脾生化汤
大调中汤 止汗散 补血汤 大如圣汤 六神散 十全大补银花汤
七圣汤 参苓桂术汤 大补化毒汤 实脾散 治阴化湿汤 三物汤
血痹汤 温带益经汤 补气固经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治中散,《赤水玄珠全集》,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78C4D1F56E054124BC57C01A5C094AAD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