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丸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634 年) 《普济方》
传统知识-方剂 菟丝子一两( 净,酒浸一宿) 五味子 白茯苓 肉苁蓉( 酒浸一宿) 茴香( 炒) 鹿茸( 酥炙) 一两
渴浊。
TKRC Z01A/D230003003(五味子) / Z01A/D175010004(盐生肉苁蓉) / Z01A/D230003016(毛叶五味子) / Z01A/D175010001(肉苁蓉) / Z01A/D230003006(翼梗五味子) / Z01A/D230003021(华中五味子) / Z01A/D230003019(红花五味子) /
IPC A61K36/64(列当科) / A61K36/79(五味子科) /


相关项
  •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 肉苁蓉: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enk) 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春季苗刚出土时或秋季冻土之前采挖,除去茎尖。切段,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 功能主治: 渴浊。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饭汤饮送下。


相似方剂
苁蓉丸 菊花丸 麝香鹿茸丸 黄耆丸 四精丸 麦门冬散
菟丝子丸 鹿茸丸 五味子丸 五味子丸 鹿茸丸 补真丸
附子丸 神仙饵菟丝子方 苁蓉丸 肉苁蓉丸 苁蓉丸 羊肾丸
鹿茸丸 干地黄丸 菟丝散 菟丝子散 苁蓉丸 鹿茸丸
茴香子丸 五味子丸 鹿茸丸 苁蓉丸 菟丝子丸 支感丹
二神散 五子丸 八宝妆丸 鹿茸丸 断红丸 四斤丸
鹿菟煎 菟丝子散 麋茸丸 平补鹿茸丸 菟丝子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菟丝子丸,《普济方》,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68EBEFE098B64218A11627869ED29683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