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干姜( 炮) 白矾( 烧) 蛇床子( 微炒) 甘 草( 炙,锉) 细辛( 去苗叶) 蜀椒( 去目并闭口,炒出 汗) 附子( 炮裂,去皮脐) 防风( 去叉) 各一两 藜芦( 去 芦头) 一分
风疳虫蚀牙齿动摇,挺出隐痛。
TKRC Z01A/D022002036(汉城细辛) / Z01A/D148005001(兴安藜芦) / Z01A/D220027033(青花椒) / Z01A/D268021029(姜) / Z01A/D148005006(毛穗藜芦) / Z01A/D015076001(防风) / Z01A/D148005(藜芦属) / Z01A/D148005013(牯岭藜芦) / Z01A/D199165001(芦苇) / Z01A/D148005010(藜芦) / Z01A/D015024003(蛇床) / Z01A/D022002018(细辛) /
IPC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6(马兜铃科,例如细辛) / A61K36/268(细辛属) / A61K36/234(蛇床属(雪欧芹)) / A61K36/238(防风属)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758(花椒属,例如花椒) / A61K36/75(芸香科) /


相关项
  • 藜芦: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牯岭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及毛叶藜芦的根及根茎。
  • 蛇床子: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 (L. )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Sa 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芦根: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 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 用或晒干。
  • 花椒: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 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和杂质。
  • 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功能主治: 风疳虫蚀牙齿动摇,挺出隐痛。

  •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用一钱匕,热酒调,热漱冷吐,一 日三次。


相似方剂
干姜散 白矾汤 矾石汤 白矾煮散 通命散 矾石散
附子散 斗肛丸 芎藭散 羌活散 白及散 藜芦散
涂囟膏 丹参膏 细辛膏 蜀椒丸 独活酒 通关散
藜芦膏 当归膏 细辛煎 防风汤 芎?散 粉散
半夏汤 乌梅丸 附子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干姜散,《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68D1A5F6F0CF4964B6092668F135E479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