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鸣丹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37 年) 《辨证录》
传统知识-方剂 白芍五钱 柴胡二钱 炒栀子三钱 生地三钱 麦冬三钱 菖蒲五分 茯苓三钱 半夏五分
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身发寒热,耳内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
TKRC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177001008(芍药) / Z01A/D023017(沿阶草属) /
IPC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8888(半夏属) /


相关项
  • 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  七八成千,除去须根,干燥口
  •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 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 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功能主治: 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身发寒热,耳内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

  •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相似方剂
先解汤 泻火止痛汤 润胆汤 麦冬茯苓汤 自焚急救汤 怔忡饮
息怒汤 加味归芍汤 化痒汤 白丸子 解湿汤 舒愤汤
向荣汤 却忿散 逐客汤 止喧丹 苓泽芍药汤 利肝解湿汤
救心神丹 苓泽石膏汤 息争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止鸣丹,《辨证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63615F19C8FF4AAD88F71FEEC89445AB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