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1032 年) 《太平圣惠方》
传统知识-方剂 牛黄半两( 细研) 麝香一分( 细研) 人参半两( 去芦头) 沉香三分 丁香半两 木香三分 胡黄连一两 柴胡三分( 去芦头) 犀角屑三分 枳壳三分( 麸炒微黄,去瓤) 桃仁一两( 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 鳖甲一两( 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襕)
传尸恶气,复连瘦病。
TKRC Z01A/D199165001(芦苇)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74087055(狭瓣玉凤花) / Z01A/D217033053(光核桃) /
IPC A61K36/898(兰科) /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73(蔷薇科,例如草莓,花楸果,黑莓,黎子或火棘)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相关项
  • 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黑犀Rhinoceros bicornis L.及白犀 Rhinoceros simus Cottoni 等的角。前三者习称“犀角”、“暹罗角”,后二者习称“广角”、“天马角”、“柱角”。
  • 鸡肾草:为兰科植物狭瓣玉凤花的全草。
  • 桃仁: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 麝香: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 鳖甲: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 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
  • 芦根: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 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 用或晒干。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胡黄连: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牛黄: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 功能主治: 传尸恶气,复连瘦病。

  • 用法用量: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
    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相似方剂
牛黄丸 黄连猪肚丸 桃仁丸 胡黄连丸 鳖甲丸 麝香汤
犀角汤 五香去大黄加人参黄耆犀角汤 柴胡散 大黄丸 柴胡丸 当归煮散
槟榔丸 人参饮 调中丸 取吐散 虎骨散 鳖甲丸
防葵丸 人参散 鳖甲散 人参散 獭肝丸 大鳖甲丸
鳖甲饮子 鳖甲汤 万寿丸 柴胡散 鳖甲丸 朱砂丸
鳖甲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牛黄丸,《太平圣惠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980FA2EDA674D50AC1C0F6D2FFC75D2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