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49 年) 《苏沈良方》
传统知识-方剂 诃子皮二两( 洗,炮) 木香 白豆蔻 槟榔 桂 人参 干姜 茯苓各二两 牵牛子一两( 略炒) 甘草( 粗大者,炙) 一两
气疾发动,吃食过多,筑心满闷;食饱胀满,及气膨胸膈。
TKRC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070011024(圆叶牵牛)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268021029(姜)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39(旋花科(牵牛花科),例如旋花属)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相关项
  • 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 诃子: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 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的  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牵牛子: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 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气疾发动,吃食过多,筑心满闷;食饱胀满,及气膨胸膈。

  • 用法用量: 上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十五丸至二十丸,烂嚼,茶、酒任下。


相似方剂
通中散 木香理中汤 木香豆蔻丸 木香白术散 槟榔散 和中散
姜桂苓参汤 槟榔丸 人参诃子散 苓蔻人参汤 槟榔散 木香豆蔻丸
茯苓理中汤 法制槟榔 参苓散 姜桂参苓首乌汤 白豆蔻散 胃胀汤
养脾汤 紫草木香汤 沉香饮子 白术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半夏汤
附子朴中汤 参甘姜苓半夏汤 补虚和气散 和中散 醒牌散 人参白术散
术香豆蔻散 槟榔丸 白术散 生附四君子汤 磨脾汤 木香散
人参沉香散 加减四君子汤 人参香术散 白豆蔻丸 丁香散 木香丸
五膈宽中散 小异功散 茯苓安心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诃子丸,《苏沈良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7C972DAB75D470BA80204476C821B3D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