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英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1 年) 《鸡峰普济方》
传统知识-方剂 白石英一分( 杵细者,绵裹) 五味子 白茯苓 附子 人参各半钱 甘草一字
肺虚少气。
TKRC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230003021(华中五味子)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230003019(红花五味子)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230003003(五味子)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230003016(毛叶五味子) / Z01A/D230003006(翼梗五味子) /
IPC A61K36/79(五味子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相关项
  • 白石英:为氧化物类石英族矿物石英。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肺虚少气。

  • 用法用量: 上锉,用水五大盏,银石器中煮石英至三
    盏,投药再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两服,空心、
    晚食前或鸡鸣拂旦服。


相似方剂
平胃汤 人参桔梗散 健脾散 固元膏 陈橘皮汤 朱砂散
甘草汤 参耆附子汤 人参散 诃子四柱散 还神散 朱砂膏
生脉散合甘桔汤 犀角饮 健脾散 款冬花膏 六神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白石英汤,《鸡峰普济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3B742BD7E7CE42FCBB8391F68CD2A71A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