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黄芩( 去黑心) 二两 麻黄( 去根节) 一两 桂( 去粗皮) 甘草( 炙) 石膏( 碎) 芍药各半两 杏仁十枚( 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小儿伤寒,体热面赤,口干或咳嗽。
TKRC Z01D4/R68.251(口干) / Z01D4/R05(咳嗽) / Z01D1/1822(咳嗽) / Z01D4/A01.001(伤寒) / Z01D4/R05.X01(咳嗽) / Z01D4/R05.X01(咳嗽) / Z01D1/1822(咳嗽) / Z01A/D13009208901(展毛韧黄芩) / Z01A/C004001004(山岭麻黄) / Z01A/C004001003(木贼麻黄) / Z01A/C004001017(草麻黄) / Z01A/C004001002(双穗麻黄) / Z01D4/R05(咳嗽) / Z01D1/22(伤寒) / Z01A/D130092007(黄芩)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74087055(狭瓣玉凤花) / Z01A/D130092038(丽江黄芩) / Z01A/C004001006(中麻黄) / Z01A/D130092030(连翘叶黄芩)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98(兰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539(黄芩属(黄芩))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相关项
  • 鸡肾草:为兰科植物狭瓣玉凤花的全草。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 石膏: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体热面赤,口干或咳嗽。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半盏,加生姜
    三片,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相似方剂
紫苏汤 桂心汤 麻黄解肌汤 桂枝汤 杏仁散 石膏汤
麻黄散 四顺散 黑散子 杏仁煎 麻黄汤 宁气散
石膏汤 葛根汤 三拗汤 八仙汤 阿胶汤 麻黄散
麻黄汤 麻黄汤 苍术散 四神汤 麻黄紫草汤 贝母丸
麻黄散 人参丸 解肌汤 神效散 知母麻黄汤 五虎汤
麻黄汤 三拗方 知母散 洗心饮子 四顺散 华盖汤
桂心汤 通神散 石膏汤 贝母散 如圣饮 麻黄知母石膏汤
黑奴丸 下气橘皮汤 五解汤 麻黄汤 葛根散 贝母汤
防己汤 解肌升麻汤 石膏散 芎藭汤 麻黄生姜汤 石膏汤
细辛汤 杏仁膏 黄芩汤 麻黄汤 调肺散 附子饮
取汉汤 黑散子 甜葶苈汤 四十八候三黄散 葶苈散 葛根汤
人参汤 知母桂心汤 葛根解肌汤 玄精石方 柴胡散 芎藭散
葛根石膏汤 柴胡散 紫草饮 地骨皮汤 麻黄汤 退黄散
石膏汤 泻白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黄芩汤,《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355146CCAF7B4232B25748106DA044FC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