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紫菀( 去苗土) 贝母( 去心,炒) 桑根白皮( 锉,炒) 桔梗( 炒) 柴胡( 去苗) 麦门冬( 去心,焙) 赤茯苓( 去黑皮) 百部各二分 甘草( 炙,锉) 一分 杏仁( 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一两
咽喉痒,咳嗽。
TKRC Z01D1/1822(咳嗽) / Z01D4/R05.X01(咳嗽) / Z01D4/R05(咳嗽) / Z01A/D023017006(沿阶草) / Z01A/D174087055(狭瓣玉凤花) / Z01A/D240002007(大百部) / Z01A/D156008006(蒙桑)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46014001(桔梗)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D4/R05(咳嗽) / Z01D4/R05.X01(咳嗽) / Z01D1/1822(咳嗽) / Z01A/D240002001(百部)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23017019(麦冬) / Z01A/D240002005(直立百部) /
IPC A61K36/898(兰科) / A61K36/904(百部科,例如金刚大属) / A61P11/04(用于咽喉疾病的) / A61B17/24(用于口腔、咽喉、支气管通道或鼻腔的(体内管或腔医学检查用的器械入A61B1/00);刮舌板) / A61D1/12(从动物咽喉、食管或胃中取出异物的器械)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60(桑科(桑树科),例如面包果树或无花果树) / A61K36/346(桔梗属) / A61K36/8968(沿阶草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34(桔梗科(风铃草科)) / A61K36/605(桑属(桑树)) /


相关项
  • 鸡肾草:为兰科植物狭瓣玉凤花的全草。
  • 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桑白皮: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 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 百部: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l.)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咽喉痒,咳嗽。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
    分,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三次。


相似方剂
桔梗汤 麦门冬饮 款冬花丸 麦门冬散 前胡汤 贝母散
贝母散 贝母饮 贝母散 贝母煎 贝母散 百部紫菀丸
五味子散 贝母汤 阿胶散 前胡散 紫菀丸 陈橘皮汤
甘桔汤 百部散 百部汤 款冬花散 紫菀散 木乳散
桔梗汤 陈橘皮散 白前饮 百部丸 竹茹紫菀汤 贝母丸
款冬花汤 桑白皮散 麦门冬散 贝母丸 旋覆花散 杏仁煎
百部丸 桑白皮汤 贝母汤 紫苏散 葶苈散 紫苑丸
玄参散 人参丸 杏仁煎 柴胡散 紫菀散 桔梗散
百部散 杏仁散 贝母煎 牵牛散 天门冬丸 前胡散
黄耆汤 清肺汤 麦门冬散 茯苓汤 葶苈子丸 射干汤
天门冬散 黄耆汤 桂心散 蛤蚧丸 贝母散 马兜铃汤
麻黄汤 前胡散 杏仁膏 含化桂心丸 桃仁丸 大腹皮散
桑白皮散 贝母丸 麻黄汤 百合散 细辛散 麦门冬清肺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紫菀散,《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2B0B11E354F9485E8611793236C3BA06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