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常山 赤茯苓( 去黑皮) 黄芩( 去黑心) 各二两 香豉( 炒干) 二合
温疟发热,身背皆黄,小便不利。
TKRC Z01D1/181(发热) / Z01D4/R50.952(发热) / Z01D4/R50.051(发热) / Z01A/D130092030(连翘叶黄芩) / Z01A/D13009208901(展毛韧黄芩) / Z01A/D130092038(丽江黄芩) / Z01A/D130092007(黄芩) /
IPC A61K35/68(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阿米巴虫,孢子虫,疟原虫或弓形虫) / A61K39/015(血孢子虫属抗原,例如疟原虫抗原)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539(黄芩属(黄芩)) /


相关项
  •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 功能主治: 温疟发热,身背皆黄,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 上为末,以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相似方剂
茯苓丸 常山散 茯苓汤 蜀漆汤 黄芩汤 夺命丹
真丹 吐疟妙方 豉心丸 常山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常山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26ADB0181463426DB7960C52A78DB66D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