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八物汤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475 年) 《万氏女科》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 白术 茯苓 归身 川芎 白芍 生地各一钱 炙甘草 木香各五分 青皮七分 香附( 醋炒) 一钱
妇人经水过后,虚中有滞,腹中痛者。
TKRC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77001008(芍药) / Z01A/D080009052(香附子) / Z01A/D025027004(白术) /
IPC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89(莎草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8905(莎草属) /


相关项
  • 香附: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 青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r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 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  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妇人经水过后,虚中有滞,腹中痛者。

  •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相似方剂
八物加香附汤 八物加香附汤 八珍养胎饮 术香散 加味八珍汤 八物汤
四君归芍汤 木香丸 平肝汤 木香散 归芍饮 理气化痰汤
加味四君汤 木香白术散 参术养胎饮 八物汤 大调中汤 白术散
调中汤 健脾化气饮 十味保和扬 加味四君子汤 二陈汤 中和散
加味四君子汤 紫菀散 加味八物汤 实脾固本汤 丁沉四君子汤 理中汤
白术散 实脾散 九味二陈汤 加味四君子汤 达气养营汤 参苓术附汤
三物汤 加味八物汤 丁沉四君子汤 和气饮 参苓散 益脾清肝散
小异功散 加减八物汤 行气下乳汤 退热补气汤 八物汤 养血汤
调营定痛丸 加味八珍汤 四物加人参汤 四君芎归汤 调元散 加味四君汤
加味四君子汤 八物汤 流气饮 木香白术散 紫草木香汤 人参沉香散
生附四君子汤 升芍汤 禹余粮汤 大补汤 生胃散 理中茯苓汤
赶经汤 理中快斑汤 秦艽丸 八等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加减八物汤,《万氏女科》,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1DAA69BB05ED400CBF2D5636B2179163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